12月25日,中國建研院建筑設計院第九屆“建筑創作獎”專家評審會順利召開。中國建研院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樊金龍出席評審會并致辭,中國建研院總經理助理、建筑設計院院長孫建超參加評審會。
?
本次專家評審邀請到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建設科技集團首席科學家、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筑師崔愷,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國家遺產中心副主任、北京建筑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特聘院長張杰,中國航空規劃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首席專家、總建筑師傅紹輝,北京建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北建大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兼總建筑師徐宗武,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筑師葉依謙作為院外專家參與評審;中國建研院總建筑師、建筑設計院黨委書記馬立東,建筑設計院首席總建筑師、建筑創作委員會主任薛明,建筑設計院總建筑師、設計一院院長曾宇作為院內專家參與評審。

本屆評選共征集到42個項目作品,包括公建類項目36個和室內設計類項目6個。參評作品在中國建研院新主樓一層大廳公開展出。專家認真仔細地審看了作品展板,并對作品的背景、進展情況等進行了詳細詢問,再對作品打分投票。
?
針對參評作品,評審專家在建研學堂舉行了學術點評沙龍活動。中國建研院各二級單位100余人現場參加點評活動。院外評審專家各抒己見,在對作品優點給予肯定和支持的同時,也非常中肯地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并針對建筑設計院的建筑創作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
崔愷深入淺出地解剖了若干作品的優缺點,著重分析了這些作品是否很好地融入城市環境、積極回應文化背景和氣候條件、采用適當而巧妙的技術,并以經濟的造價,滿足業主和社會的需求。他寄語中國建研院的建筑創作,應依托全院的綜合技術優勢,更好地通過技術創新、精致建造,奉獻出更多符合時代要求、突出自身特點的建筑作品。
張杰從若干參賽作品的布局、形態、空間等物質構成,透視其立意、功能、生理心理感受、文化演變等復雜因素,分析了建筑表象與內在秩序的關系。傅紹輝強調了建筑背后的設計邏輯,特別以工業建筑為例,通過項目特征和核心需求,去尋找和建立設計的架構,并取得各種因素之間的合理關聯。葉依謙概述了中國建研院近年創作的理性走向,通過作品分析了中國建研院在創作上注重秩序、尺度、比例、細節完成度等方面的特點。徐宗武總建筑師分析了作品在應對業主各種需求下,如何堅持原則和保持必要的靈活性,從而適應復雜的市場環境。
院外專家還非常誠懇地提出了作品及評審方式的不足之處,建議在作品表達深度、信息豐滿度、技術措施呈現度等方面需要得到改進,并期待在科技應用方面進一步體現中國建研院的優勢和特色。?

中國建研院建筑設計院“建筑創作獎”始于2015年1月,距今已近十個年頭。“建筑創作獎”旨在通過評審活動,鼓勵和促進建筑設計院持續加強建筑原創設計動力,積極探索建筑原創路徑,不斷提高建筑創作水平。通過連續9年的創作獎評審活動,有效推進了建筑設計院在建筑創作方面的快速進步,參評項目逐年增加,作品質量穩步提升,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優秀作品。建筑設計院將在本屆評審活動的基礎上,充分汲取評審專家的意見和建議,總結經驗,尋找差距,補足短板,緊緊把握時代的大方向,將創新視為原生動力,持續提升創作水平,為公司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
(供稿:薛明、黃璞 ?編輯:王恬)